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李彤)“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经济和物质空间的融合,也包括社会空间意义上的融合。”在近日由农业农村部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北京论坛上,参会嘉宾表示,要不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机制,高效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乡产业的协同发展,以融合驱动实现城乡“双向奔赴”。
农业农村部原部长、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会长韩长赋发言。主办方供图
在会议发言时,农业农村部原部长、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会长韩长赋从城乡融合的视角,研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他表示,党的二十大规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要把乡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便利的乡村,公共服务普惠可及的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治理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农耕文明继承发展的乡村,广大农民更加富裕富足的乡村。“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农民福祉的切身感受,是城乡融合的必然要求,更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工作。
“本次论坛为政府、企业、高校共商乡村振兴理论和实践搭建了对话的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首先要把牢乡村振兴之魂,努力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上取得新进展;其次要把稳乡村振兴之根,努力在全面深化校地合作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把准乡村振兴之脉,努力在服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取得新成果。
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黄艳认为,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要广泛凝聚共识,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锚定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参会嘉宾表示,要通过优化城乡要素流动,打破城乡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局面;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差距;构建产业协同发展与生态保护机制,推动城乡经济与生态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城乡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要加快发展县域的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从县域的类型、优势和资源特色出发,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参会嘉宾表示,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建立健全县城及县域的产业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县域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